今天要介绍的主角Kate
能成为一名小画家,
完全出于偶然,
如若不是遇见一名
有真知灼见的艺术老师,
她可能会永远躲在自己的保护壳中,
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更不会在精神分裂无尽的漩涡中,
找到出口。
正值花季17岁的Kate
却被确诊为精神分裂,
被贴上了“精神病”的标签。
由于长期的误诊、耽搁,
那时的她已经存在严重的症状。
幻觉在她脑中盘桓,
挥之不去,愈演愈烈。
她能听到特殊的声音,
有时很清晰,
更多时候,
像噪音一样不可名状。
她会看到很多交错的面孔,
奇特的眼睛,
和光怪陆离的场景,
它们在空中扭曲和旋转。
有时她会看到天花板上
长着3只眼的蜘蛛爬过,
骇人的样子让她夜不能寐。
有时是一双瘆人的眼睛,
直勾勾地盯着Kate
让她瑟瑟发抖。
她一直都在逃离,
逃离幻觉,
逃离恐惧,
日子过得战战兢兢。
祈祷救赎,却也无能为力
在艺术老师的启迪下,
Kate意识到:
与其被幻觉追着跑,
不如反过来接受它,
将它转变成更有意义的东西。
于是她开始学习画画,
她要将这些或许可怕,
但很离奇的幻觉展示出来。
于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开始在她笔下缓缓展开。
当她照镜子时,
镜子中出现的。
不是少女青涩的脸庞,
而是一张狰狞的面孔,
于是她便画下这恐怖的一面。
有时,面目可怖的人脸
会出现在她眼前,
并发出惊悚的笑声,
即使这样,Kate也能在
全身起着鸡皮疙瘩的情形下
将它们画出来。
带着小红帽的谜样生物,
常将她带往一个神奇的世界。
她会发现,
一堆形状奇特的眼睛,
它们成群结队,
在屋子里徘徊、旋转,
她总能看见眼睛,
她的眼睛,
充满奇怪的颜色和斑点,
意义不明,却拒绝无视。
由于幻觉无处不在,
Kate失去了接触一些事物的机会,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
像只苍蝇一样毫无价值,
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也是这类小动物,
充分展示了Kate自认为的脆弱和渺小。
有时她会莫名地焦躁、愤怒,
被各种复杂的情绪裹挟,
她会听见一个充满诱惑的声音,
蛊惑她毁掉一切……
她每天都在战斗,
和幻觉,和抑郁战斗。
组织沟通、抑制情绪,
是她最大的挑战。
她的生活并不轻松,
而且随时都会变得更糟。
而令人担忧的,并不完全是幻觉。
还有周围人数不尽的偏见,
这让她在病痛之中
更添一份孤独。
Kate表示自己很讨厌
“精神病”这个词汇,
因为人们一旦知道她有这种疾病,
就会本能地把她
想象成好莱坞电影里那种
神神叨叨的刻板印象,
从而用有色眼镜看待她,
像防范猛兽一样远离她。
但Kate并不像人们所想的一样,
在大街上一本正经地
叫着自己看到了外星人,
也不会随意攻击别人。
大多数时候,
Kate只是默默待在家里,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不跟人交流,也不给人添麻烦,
画画是她唯一的出口。
Kate的幻觉不总是骇人的,
时常会有善意和有趣的画面出现。
有时,她会看到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
为她歌唱。
有时,
她会看到飘满蚕豆的小狗,
她忍不住给它填上了
桃心和鲜亮的色彩。
有时看见
气球一样圆滚滚的动物,
像极了吃胖的猪、老鼠,大象。
看起来还有点萌。
通过绘制幻觉,
Kate逐步学会和它们和平共处,
并积极接受治疗。
曾经,世界对她而言,
“冷漠而遥远”
如今,18岁的kate却表示
感谢这些幻觉。
她乐意将自己的幻觉转化为艺术,
这不仅让她感觉好多了,
而且,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样。”
同样的处境,
有的人拒绝接受现实,
朝虚妄之地愈行愈远,
最终抛弃世界,
也失掉了自己。
而Kate则选择逆向而行,
面对残缺的心灵,
她选择拥抱和自我救赎。
她在绘画中认识自己,
认清现实,
重拾希望与爱。
Kate的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无视症状,
并不能帮助我们减轻痛苦,
那么,不如正视它们。
绘画是一种表达自我和传达情感的方式。Kate将自己的愤怒、恐惧和焦虑,转化为可视的画面,宣泄囿于大脑的奇特画面和声音,开辟了一道与精神世界沟通的特别路径,最终释放了被幻觉裹挟的自我,也为自我融入现实生活找到一个入口。
绘画让她成为了网络名人,感受到了来自外界更多的爱和善意,给她原本封闭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作者:苏丽婷
知绘心理
微信号|zh-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