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他在《伦敦新闻》的圣诞版发表《小猫的圣诞派对》。
这是他第一幅拟人化的猫咪作品,画中有上百只小猫,它们或在玩球,或在嬉戏,或在聊天。
之后,许多明信片、贺卡和儿童画集中的猫咪形象都出自他的手笔。



爱妻死后,韦恩一直与5个妹妹(她们没有结婚)一同居住,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人们对他作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家庭开始入不敷出。
作为家里惟一男性的韦恩,他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1924年,韦恩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终日脾气暴躁异常,家人实在忍无可忍,只得将他送入精神病院。
韦恩被诊断患上了精神分裂。
一年后,他住院的事渐渐被公众知晓,许多名人如科幻小说之父H.G.威尔斯(大名鼎鼎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的原作者)、甚至首相都纷纷对他表示关注 。
韦恩被迁到条件更好的Bethlem皇家医院,1930年又转到一家叫Napsbury的医院。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年。
患病住院期间,韦恩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虽然画风与以前大相径庭,作品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迷失感,但 惟有一点不变——猫还是他的重心。

“拟人猫”是令韦恩扬名立万的发明——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穿衣戴帽,表情暧昧,人模猫样的。
他的猫画大多结 合当时的社会情景并搭配巧妙的标题,因而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名声在外,世人便将那些拟人化的猫们统称为“韦恩猫” 。




在饱受精神疾患折磨期间,韦恩的创作成为了令人咋舌的绝妙之作。
“万花筒猫”——又一因其作品而产生的专有名词。


随着疾病的加重,他所绘制的作品充斥着一股病态的繁杂美感,猫已不成猫型了。


精神分裂后期的作品,如果凝神去看:解体!解体!事间万物分崩离析纷纷开始分解啦!
从猫的形态也能够看出画者的精神状态正在发生的变化。



路易斯·韦恩的前期画作被收录到儿童画册中,但是在其后期的作品并没有收录到儿童画中。
其后期作品的画作风格与其精神状态的高度吻合,使得韦恩的画作成了当代心理分析学中的经典案例,被专家反复加以研究。
绘画作品作为个体的一种无意识状态,反映了画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绘画心理学正是通过对画面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咨询师更好的了解画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