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动态图”,之所以这样说,原因之一是它十分昂贵,在1945年,这幅画的卖价就高达500两黄金,按照255元/克的金价计算,大概值637万5千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幅画其实就是张情报图。下边咱们就说说这张有“故事”的动态图。
据说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南唐后主李煜想给一位韩姓大臣升职加薪,但有人说他整天纸醉金迷,不务正业,皇帝很想了解真实情况,但碍于面子不好亲临现场,于是任命画师顾某潜入他家中一探究竟,顾画师原名顾闳中,不仅画功了得,而且有超常的洞察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如果他生活在当代,绝对有当心理咨询师的潜质)。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幅稀世巨作吧,据说因为这幅画独特的构图,它还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图1:全景
这幅《韩熙载夜宴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顾闳中把他在韩熙载家见到的场景用一幅长卷串起来,呈现给李煜,一目了然。下面我们就从右向左逐一看看这五个场景,这些场景用屏风隔开,每个场景中韩熙载都会出现一次。
图2:第一部分,琵琶演奏
琵琶演奏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宾客们倾听琵琶独奏的场景。此段出现的人物较多,场景也比较复杂,据史料记载床榻上坐着的两个人分别是穿红袍的新科状元郎粲和戴着高帽的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就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关注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这些人虽然都在认真倾听,但每个人神情决然不同,对比最明显的就是状元郎粲和韩熙载,两人虽同坐一榻,但郎粲聚精会神,身体前倾,明显听得更入神,韩熙载虽然也在听,脸上却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

图3:第二部分,六幺独舞
六幺独舞描绘的是宠妓王屋山为宾客跳舞的场景,王屋山背对观众,回眸屈膝,众人皆被她曼妙的舞姿吸引,有人拍手喝彩,有人为她伴奏,韩熙载也撸起双袖击鼓助兴,他右手举起鼓锤,使人感觉仿佛这鼓锤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这些细微的动作令画面绘影绘声,看到这里心中不由得佩服顾闳中深厚的洞察力和精湛的画功。但更生动的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他把身体背向舞者,谦卑的低着头,似乎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场合。再看状元郎粲,他斜坐在椅子上,这样就能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照顾到韩熙载,从以上细节可以推断出韩府表面恒舞酣歌,但坐上宾客皆为文人雅士,可见韩熙载并不是传闻中那样的纸醉金迷。

图4:第三部分,宴会小憩
在这段宴会小憩中韩熙载背对画面坐在床榻上,这个场景很写实,因为那时的宴会往往准备有休息的地方,累了可以随时躺一下。主人边洗手边与侍女谈话,同坐床榻上的其他女子也在交谈,画面呈现出一幅悠闲休憩的情景。从此部分可以推断主人治家是比较宽厚仁和的,这一点正好和韩熙载细长、上扬的眉眼相应证——慈悲善良、思虑深远。整幅画中只有这部分韩熙载露面最少,或许这也是顾闳中有意安排的,毕竟主人公若有所思的面容出现在这轻松的场景中过于明显。

图5:第四部分,器乐演奏
这个场面表现了一个小型音乐会中器乐合奏的场景。五个奏乐女子位于正中,并坐一排却各有动态,似乎正在用手中的乐器对话。她们的投入与其他人形成对比——左旁打板男子坐姿端正呆板;最左侧的男子把头扭到一边与人交谈,很显然没有认真听演奏;韩熙载盘腿坐在椅子上,正在和侍女说着什么,显然也没有沉浸在音乐中。有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主人公此时没有穿正装外套,也许这更能反映出韩熙载真实的一面。
图6:第五部分,应酬告别
这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主人与他们告别的场景。韩熙载独自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众人散去,主人礼貌告别,这也是整幅画的结尾部分。
看完整幅画后,不得不佩服顾闳中精妙的构图思路和深厚的绘画功底,顾闳中擅长画人物画,他画里的人物胡须、头发都像从皮肤里长出来的一样,他曾任南唐画院待诏(就是有编制,可以吃皇粮,并专门听皇帝差遣的画家)。篇头讲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这是一幅情报图,我们可以想象,顾闳中不可能在韩熙载家支画架作画,所以这幅画其实是他在韩家实地考察后,悉数记录在场每一个人的神态动作,回家凭记忆所画的。
《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顾闳中、韩熙载还是李煜都不会想到这幅政治情报图在千百年以后有如此的影响力。这样细细想来,《韩熙载夜宴图》之所以价值不菲,不仅在于它有超高的艺术价值,更与它蕴藏的文化内涵及表达的丰富信息有关。这就是绘画的魅力所在,其实无论您是否学习过绘画,只要肯动笔,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就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您不相信,也可以试着画一幅家庭动态图,里面应该有您也没意识到的信息。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