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期间,打着探亲访友的旗号,我带着两娃绕着广东走了个小圈。鉴于疫情防控的需求,我们没有去人群集中的地方,专挑人少的地方走。走到哪停到哪玩到哪,很随心。
当然这样的走走停停也不是毫无目的的,第一,让孩子见识不同地区的新春风俗,第二,用眼睛去观察自然,用实践来探索世界。
一路走来,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其中一站是广东揭阳市惠来县的一个小渔港,到那个地方纯粹是跟着导航走,在哪里能遇到什么还是个未知数。
拐了个弯,无敌海景,海岸线、渔船、沙滩、海鸥、阳光……除了椰子树,该有的都有了。

同时,映入我眼帘和触动我心灵的是沙滩上那些杂乱分布的人为垃圾。
待小朋友与大海玩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约他们玩一个游戏,用沙滩上有的材料做曼陀罗。
我先让他们把沙滩上一些非危险的废弃物品搜集起来,然后带领他们一起自行设计曼陀罗。

设计完之后,我引导他们思考,我们用来拼曼陀罗的用品里,哪些是能被大海消化的,哪些不能被大海消化。同时向他们讲解无法被大海消化的垃圾被丢弃在大海后,会对大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知识。
别看都是几岁的小朋友,玩游戏和学知识的劲都很高。

事情并没有结束。在回程的车上,我突然翻到一位绘画心理学同行的朋友圈,她发了这样一张图片。

我突发奇想,为何不趁此机会好好让孩子们再提炼一下。
到家后,我就准备了笔和纸,给他们一个命题作图《被污染的大海》,刚好家里也有另外几位小朋友,就让他们一起来做。




对比以上画面,再一次验证了两个点:
第一、儿童绘画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第二、孩子的画能反映孩子的经历。
希望我们更多的教育,能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也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让孩子们能走进自然,走进真实,和自然和谐共处。